2017年2月23日,“东亚和平的新愿景”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中日和平学者对话会在南京召开,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此次会议是中日学者第二次以共同展开和平研究为题的学术会议。

▲ 会议现场,国内外学者就东亚和平问题进行探讨。
会议由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日本和平学会、察哈尔学会、南京大学和平学研究所主办,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承办。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给予指导。
会议就东亚和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中日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充分表达观点和自由讨论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学者达成并发布《南京共识》。
开幕式·嘉宾致辞
蔡丽新 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 蔡丽新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今年恰逢中日两国实现正常邦交45周年,又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份,我们举办以“东亚和平的新愿景”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将有助于加强中日两国在和平学领域的研究与合作,推动智库以及民间的广泛交流,共同促进中日关系的稳定与改善,为维护东亚繁荣与稳定提供正能量。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在中日关系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历史关头,双方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聚同化异、管控分歧,集思广益、相向而行,加深对话和交流,共同为两国的发展繁荣和持久和平做出努力。
目前,南京正致力于国际和平城市建设,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的和平理念,希望得到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而添砖献瓦。”
张宪文
“2015年10月,日本和平学会与中国察哈尔学会在北京联合举行了第一次中日和平学者对话会,增进了中日学者之间的相互友好互信。今天,我们再次欣然聚首,以“东亚和平的新愿景”为主题,探讨如何构建真正的东亚和平,探讨在当下新的世界格局下,我们如何尊重历史,弥合分歧,化解对立,展望愿景,共同行动,共创东亚和平、世界和平新局面。这无疑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韩方明
“近几年来,中日关系遇到很大困难,在波折中艰难前行。尤其是两国的官方交流,甚至一度中断。值得欣慰的是,两国民间层面的交流一直在持续,民间友好的基础还在发挥作用,和平友好的基调仍是两国关系的主旋律。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侵华的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导致当前中日之间还存在分歧。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是值得纪念的两个年份。中日和平与和解在东亚乃至全球范围都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是对全人类的和平将是重大贡献。东亚和平、稳定、发展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景!
南京是世界四大殉难城市之一,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南京既是六朝古都,又有深刻的战争记忆和对和平的强烈向往,在当今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中在也扮演积极角色,应积极推动南京构建国家和平城市。”
君岛东彦
“本次,我们日本和平学会能借此机会继续为中日和平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我们感到无上的欣喜。继续深化东亚和平研究者的合作与研究,创建东亚和平研究者的研究网络,以此为东亚的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从几年之前就已经将其当做日本和平学会的重要任务。我们衷心希望得到中国的各位和平研究者的帮助。最后祝中国的和平研究事业日益发展壮大!”
开幕式·颁发证书
在开幕式现场,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分别给现代和平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超越: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人、“和平学之父”、挪威奥斯陆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约翰·加尔通,察哈尔学会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颁发特聘研究员证书。
同时,韩方明给日本大阪女学院大学国际·英语学部教授,东北亚和平教育学执委会主席,日本和平学会秘书长奥本京子颁发特聘研究员证书。

▲ 张宪文给约翰·加尔通颁发特聘研究员证书。

▲张宪文给韩方明颁发特聘研究员证书。

▲韩方明给奥本京子颁发特聘研究员的证书。
开幕式·言论
今天开幕式现场,张宪文、张国斌、岛君东彦、张建军、刘成分别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就东亚和平问题进行了解读。
➤ 张宪文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
█ 解决历史问题,需要东亚各国共同努力。此次会议的意义,就是要对东亚地区在历史问题达成共识,这也应该是亚洲地区国家共同的目标。东亚地区在和平问题上达成共识,也是维护世界和平重要的一环。
➤ 张国斌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高级研究员,中国驻法国特拉斯堡前总领事
█ 这些年来,民间力量一直在为东亚和平问题而努力。我们通过研讨会等方式,将和平的理念和研究传达给政府部门。比如第一次中日学者对话会之后,察哈尔学会的研究员写出了大量论文文献,反馈给政府部门,这些建议和理论在某些程度上被政府部门采纳。
➤ 岛君东彦 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学部主任、教授,日本和平学会会长
█对于东亚和平问题,一直是日本和平学会研究的重点。2015年第一次中日和平学者对话会后,今天中日学者再次聚在一起非常有意义。本次会议邀请了约翰·加尔通,非常荣幸能与他在会议上共同探讨和平问题。
➤ 张建军 南京市委宣传部部委委员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
█ 张建军在会上表示,和平建设和愿景有其条件,即正义的原则和诚恳的态度,否则和平就是浪漫的想象。他接受央视采访时候表示,中日学者在此次会议上会达成《南京共识》。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东亚和平问题,脚踏实地地追求全人类共同的美好和平愿景。
➤ 刘成 南京大学和平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 中日之间的关系,是东亚地区和平与否的焦点。2015年第一次中日学者对话会只去了4名日本学者,本次会议日本学者来了10人,而且日本和平学会会长君岛东彦也到场,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我们要不忘历史,超越历史。我希望下一次中日学者的对话会能够在日本召开,借助中日学者的力量,将和平的理念传播开来。
开幕式·专题报告
开幕式上,特邀嘉宾、现代和平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超越: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创世人、“和平学之父”、挪威奥斯陆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约翰·加尔通作“论中日和平”的专题报告。
主旨演讲
今天下午,中日学者就东亚和平、中日关系、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国家公祭日等话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 中日关系的缓和与对抗 姜跃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研究员
“去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在多种场合谈到日本改善对华关系的意愿,尤其是在杭州G20 峰会期间,中日首脑再次会晤以后,中日关系的确出现了缓和迹象。
➤ 从六个方面看宪法第九条 君岛东彦 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学部主任、教授,日本和平学会会长
“2017年5月3日,这一天是日本宪法实施70 周年纪念日。大日本帝国在与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联合国的战争中败北,之后为了重建国家、回归国际社会,日本在联合国总司令部的占领下制定了国际“契约”——日本宪法。
➤ 钓鱼岛·琉球·东海·东亚和平 张生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目前,钓鱼岛问题极具爆炸性,并成为东海划界、中日防空识别区等问题解决的前提和障碍,这一危险为中日两国政府所认知,因而有海军(海自)方面的QS 以及其他形式的危机管控机制存在。
➤ 中日市民交流共创和平 佐佐木宽 日本新泻国际情报大学教授
“可以说和克服现在东亚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一样。中日两国的学生和市民、研究者,首先应先把目光从大家共同所有的问题和危机上转移开,直视原本的“现实”,这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从既有的印象来理解他人,而是必须通过实际中和他人见面、交流、对话,来增加相互真心了解的机会。认为可以非常容易理解他人的这种想法是互不信任的温床。与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互理解呢,我们应该共有这样差异的现实。
➤ 中日和解的三个历史问题 刘成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历史问题是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就是侵华日军大屠杀的殉难之城,这是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走错了路(纳粹德国也一样)。历史的伤痛记忆是不可能遗忘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就是这个永久记忆的象征(广岛对原爆的记忆也一样)。当然,不忘过去,并不意味记仇。
➤ 关于通过和平尝试手段达成和解的过程及手法的试案 奥本京子 日本大阪女学院大学教授
“国际关系不再只是基于国民国家系统,而将人类社会,市民社会等多种多样的关系也纳入视野范围之内。
➤ 跨越历史,如何达成共识 苏智良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馆长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在“慰安妇”问题上,亚洲各国与日本有无共识? 20 世纪90 年代至少是已达成初步的共识,这就是“河野谈话”。但是,近十年来,这一共识因为小泉、安倍内阁的出现、日本社会的右转而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来看,分歧正在扩大。
➤ 中日友好“Rainbow Project”提案 儿玉克哉 日本三重大学教授
“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关系会在短期内保持一种僵局的状态。可是同时又存在很多互惠互利的课题。双方关系的改善对于两国来说都有很大的利益。
➤ 尊重历史是东亚持久和平的基石 吕小庆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刻意回避和淡化历史的中日关系始终是脆弱的,质疑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中日友好关系是伪善的。
➤ 日军“慰安妇”问题 古泽希代子 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教授
“当日军的罪行跨越国境的时候,救助追求正义的受害者也必须跨越国境与民族。受害者和帮助人之间的合作及其研究虽然已经超过20 年了,但由于日本右翼分子的攻击和传媒对此事件关心度的减弱1,国民离真相越来越远了。要是真的要全面地解决问题,日本政府应该全面调查日军在亚洲所犯罪行的真相,并设立救助受害者的组织。而亚洲受害国家应携手推动日本政府改变政治策略。
2016年4月14日,日本熊本县发生大地震。此日,纪念馆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熊本日中友好协会的朋友们,你们还好吗?”的微博,引发网络关注。
要知道,日军侵华期间,由熊本人组建的日军第六师团和第一零六师团均是侵华主力,其中第六师团更是南京大屠杀元凶。
▲纪念馆副馆长陈俊峰(左)接受王众一(右)赠送的漫画。
本次对话会共有20位专家作主旨发言,在充分表达观点和自由讨论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学者达成并发布《南京共识》如下:
中日两国和平学者通过在南京的深入讨论交流,共同认识到:要正视历史,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竭尽全力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要坦诚相待,加深民间对话与交流,巩固中日两国人民互信友好的根基。要着眼未来,加强青年人的培养,撒播中日两国世代友好的种子。要维护和平,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东亚与世界和平作贡献。

▲ 中日学者在“共识”上签名。
▲ 中日学者合影留念
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景,通往和平的道路没有捷径,唯有正视历史、坦诚相待方才能实现!
(文章转引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